面对新事物,先接纳,再判断。不要轻易就否定,即使经过自己的思考后确实没啥价值,这期间的思考过程也是一种知识梳理和思维锻炼。

2019年技术圈最火的一个词非“中台”莫属了。联想到公司已经在持续做的平台化,其实会让人感到混乱。平台和中台有啥区别?有了中台,那么前台和后台又指的什么?本文是自己在调研中台概念中沉淀出来的一些思考。

中台是什么

一种特殊形式的平台,抽象业务/系统的共性,支撑业务快速发展,是企业级共享能力平台。其核心在于对业务、数据、技术的抽象,对服务能力进行复用。解决重复开发、数据分散、试错成本高的问题。中台突出的是规划控制和协调的能力,前台强调的是创新和灵活多变。

  • 业务中台:多个前台业务应用共享的需求,关注如何支撑在线主营业务。一般来说业务中台由多个中心系统组成。
  • 数据中台: 专用的数据处理平台,用技术连接大数据计算存储能力,用业务连接数据应用场景能力的平台。
  • 技术中台:整合和包装了云基础设施以及在其上的各种技术中间件,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封装了简单易用的能力接口,提供了基础设施重用的能力。
  • 研发中台:关注应用研发效率的管理平台,为应用的开发提供了流程、质量管控和持续交付的能力。
  • 移动中台:平台级的移动端开发支持
  • AI中台:数据中台之上,模型的训练、发布,智能服务的构建自动化,统一的元数据管理体系,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  • 组织中台:与中台技术架构相匹配的组织架构

众多的可复用能力只是中台的形,核心的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才是中台存在的本质。

为什么要有中台

传统的烟囱式架构面临的问题

  • 重复性建设对人力物力的浪费
  • 系统间交互的集成和协作成本昂贵
  • 不利于业务沉淀和持续发展

共享服务带来的优势

  • 提高研发效能,赋予业务快速创新和试错能力
  • 打通数据,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威力,共享数据价值
  • 中台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能

怎么实现中台战略

思路的改变

  • 提升自己的研发效率->提升别人的研发效率
  • 从代码->需求,到代码->组件->需求,到代码->组件->可配置->需求
  • 业务逻辑和平台逻辑分离,业务逻辑和业务逻辑隔离
  • 集中配置,分布式运行

总体架构

建设思路

  1. 中台化改造

    对已有平台的中台化改造

    • 平台不断对于自身治理演进、打破技术边界、逐渐拥抱业务、容纳业务、具备更强的业务属性的过程。
    • 通过业务抽象以及可配置化和白屏化(给平台产品做一个配置界面实现自助式服务,没有UI要求,一般是一个白页面加一些配置项)的改造升级
    • 技术平台->技术中台:对于技术平台的治理、安全、可用性和自助式的产品化包装,打造自助服务平台,关注业务的用户使用体验,让业务可以更快速更方便体验更好的使用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
  2. 中台化:利用平台化的思维和手段梳理、识别、沉淀与复用企业级核心能力的过程。根据业务演进逐渐积累而成,分阶段逐步实施。多于一个前台业务需要某一种能力,那么此能力即可沉淀为中台能力。切忌大而全的建设中台。

    • 资源集中管理->能力抽象->灵活性
    • 共享服务:普通的服务能力->组件化服务,并提供良好的服务治理支持
      • 找到一个合适的服务化对象:API as service,存量API升级成服务化平台的组件服务
      • 建设对象服务化的基础设施:Product as Service,封装API服务
      • 服务化实施阶段: Solution as Service
      • 增强服务和基础设施实现服务的精细治理
  3. 运营

    • 运营前置:制定迭代计划及接入计划。中台产品推广、前台(用户)接入计划以及接入后的运营支持
    • 根据用户分层制定SLA:不同的需求响应机制、不同的沟通管理机制、不同的服务质量控制机制、不同的问题处理及升级机制
  4. 演进

    • 各种中台的逐渐建设
    • 共享服务中心的不断增加

建设要点

  • 在“工具”与“完全为业务服务”之间寻找平衡点,既需要满足业务的需求,又不能过度参与业务。
  • 重视中台的运营、持续治理以及演进
  • 拆分整体应用形成业务组件:抽象程度越高,中台对业务的适配度越高。
  • 可配置,自助白屏化
  • 足够灵活的扩展点,支持定制化扩展
  • 服务文档化
  • 开放体系:对内对外

参考资料

  • 《中台战略》
  • 《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》
  • 极客时间《说透中台》